2005年11月2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用“组合拳”打造“清欠防火墙”
耿银平

  11月20日新华网浙江频道报道,11月17日,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、省建设厅、省总工会联合发出81天的“春雨行动”专项检查,要求确保民工在春节前按时足额领取工资,不发生新的拖欠而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。据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1-9月,全省共追讨回民工欠薪3.5亿元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,追回欠薪,不仅是为了让民工兄弟能够和家人度过一个快乐殷实的新年,更重要的是追讨回他们的尊严和对新生活的期待。笔者为之叫好!
  第一,这是对用工生态的精心呵护。民工被拖欠工资已成为社会难题,弱势群体的他们已将自尊需求降到了最低点,可得到的仍是冷漠,民工为了讨薪,不得不使出了像自杀讨薪、吊塔讨薪、跳楼讨薪等极端措施,这种行为伤害的不仅是民工自己,经媒体曝光后,用工单位和当地用工大环境的声誉也受到了无形损失,形成“某地用工环境恶劣”的社会口碑,民工“用脚投票”,从而造成当地“缺工风暴”。广州曾爆发缺工200万的“缺工风暴”就是残酷的市场报复。因此,从长远用工生态考虑,从城市形象和人文性考虑,将欠薪问题当成政府的重要问题来解决,重拳出击,严厉打击,为民工们撑腰,将能改变民工维权的被动局面,提升用工环境的良性优化。
  第二,这是真挚的政府关怀。民工是劳动者,更是具有尊严和生活需求的常人。可人们总愿意将他们打入另册,民工的能忍耐、爱劳动、善于宽容成为有恶意动机者的攻击软肋,民工维权意识的落伍成为他们为富不仁的借口。要想扭转这种不良世风,政府要带头倡导对民工的经济和精神关怀,将民工当作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城市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,带头消除人们对民工的歧视。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”,政府的行动能冲击陈旧社会观念,提升道德思维认知,进而逐渐形成理解民工、尊重民工的社会和精神生态。
  第三,这是真抓实干的“打虎动作”。民工屡屡被拖欠工资,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打击力度不够有关。“违规成本”不高才使得“无良老板”有恃无恐,因此,整治“拖欠痼疾”,就要用“严打重典”。就像今天,将不良企业名单在媒体曝光,让违规者恶名远扬,造成企业形象、社会名誉、经济和无形资产等多项损失。试想,谁愿意与这种不讲诚信、恶意欺诈、缺乏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做生意呢?只要加强惩罚的针对性、监督的威慑力和执行的强制力,对不良老板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。
  欠薪是一个沉痛的话题!转眼又到年底,但愿有更多的“组合拳”能够打造出“清欠防火墙”,破解“欠薪”鸿沟,让民工得到自己的血汗钱。